36 千万备好一个充电宝。虽然你们很可能会投入其中完全不玩手机,但很可能你们玩完发现手机没电了打不到车。37 对于不少熬夜党或社畜来说,往往会选择10点以后才开始玩本,遇到超硬核的本盘通宵也不是没可能的,这样的局称为修仙局,剧本杀复盘解析店家也会收取修仙费。38 剧本杀店通常会带动附近的夜宵外卖生意,夜场火爆的时候你从剧本杀店的门口路过,很可能吸一鼻子气能同时闻到麦当劳麻辣香锅孜然羊肉串甚至螺蛳粉的味儿。毕竟社畜们整个白天可能都做不到的连续六小时脑力劳动马拉松,在这里却可以。剧本杀其实并不是什么新东西,前有狼人杀,后有密室逃脱,语言类游戏和推理型游戏的结合也算不上新鲜。但当下年轻人很少有玩过后不“上瘾”的。因为那些通过电子游戏和手机app获得目光、认可、社交需求和情绪价值的人,在剧本杀里几乎是被一条龙服务般地满足了。每周都要至少玩一局剧本杀的麦先生说,他本来也没那么喜欢这个游戏,因为太费时间了,而且需要精神集中,有时候刷刷微博再回来,自己居然就已经被指认成凶手了(且指认正确)。但后来他喜欢上了烧脑的快感,尤其是所有证据都严丝合缝时头皮发麻的感觉。“你有过那种每一句话都不是废话、都有所暗示的感觉吗?就像那首歌,你漫不经心的话语~将我疑惑解开~”除了游戏本身,他也喜欢上了这种“固定搭配”。在这个人员流通变动巨大的城市,自己的朋友不多,每周六聚集到一起聊上3、4个小时的天,虽然说的都不是现实发生的事儿,但感觉挺好的。他也会为一个讲友情的剧本而唏嘘,为一个民国抗日的剧本而沉思,并为不小心玩中了爱情本而狂怒——
如今,年轻人的社交“新宠”到底是什么?其实,街边巷尾火爆的剧本杀馆已经给出了答案。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往往能通过一局三四个小时的剧本杀,发展成为极具默契的好友。而一群同事、同学或好友,也能通过玩剧本杀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从2019年开始,国内剧本杀市场规模呈连续增长的趋势;剧本杀复盘解析2021年,国内剧本杀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70.2亿元,同比增长45%。不过,在行业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也有部分剧本杀商家告诉懂懂笔记,目前剧本杀游戏圈子的文化走进了一个怪圈:鄙视链、排挤现象很普遍,不利于行业良性发展。有玩家表示,一些小白玩家在体验了一次剧本杀游戏之后,便被这种畸形文化“劝退”了,甚至直呼剧本杀游戏“太可怕”,组局需要过硬的心理素质。小白玩家究竟在畏惧什么?哪些人正在形成剧本杀行业的“围墙”?
除了玩家的主动性和代入感以外,剧本杀还结合了文学、戏剧、音乐、游戏等,对于像我这样同时创作文字、音乐和戏剧的跨界人士,是非常完美的呈现机制。
四川大学中华文化传承与全球传播数字融合实验室的姜振宇也在组建学术团队研究和创作剧本杀,在他们看来,剧本杀在审美形式和情绪流动上与沉浸式戏剧有强烈的内在联系,都是叙事性文学在科技时代以多种形式走向大众之后产生的变体。
通过观察分析剧本杀的改编、创作、表演、游戏乃至背后的产业化过程,将从更多元的角度理解人类讲述故事、表达情绪的原始逻辑和内在冲动。其实“沉浸式”从媒介史而言,指主要感官被浸泡在非现实世界的体验,所以当剧本杀作为媒介,我愿将其称为“沉浸文学”,这也是我认为剧本杀的创新所在和推广意义。
在创作过程中,我也感受到其与传统小说的差异,比如合格的剧本杀不能有边缘人物,也就是解构了主角和配角、主线和支线之间的关系,要求每个角色和故事线占据同等重要程度,而且需要从每个人物的角度重述一遍故事,相当于戏份平均的多声部叙事或“视点人物写作手法”(Point of View),这对于文学创作也是一种变化。
在一片如火如荼当中,科幻向剧本杀的发展情况如何?据线下剧本杀交易平台“黑探有品”统计,2019年科幻题材剧本总数量50个,总销量2094套;2020年科幻题材剧本总数量87个,总销量4471套,同比增长一倍以上,这与行业飞速发展的整体态势相关。
从题材上看,包含了太空战舰、机器人、外星人、丧尸、克隆体、基地、废土、末日科幻等类型,其中近未来的赛博朋克较多,比如2020年销量第二的科幻推理本《应许之地》,探讨了未来人类与仿生人共存之境。
2021年发行的《七秒永夜》则以未来乌托邦为背景,涉及时空折叠和量子力学等科学理论,终结局更导向宇宙中的人文思索。
这里所指的“科幻题材剧本”包括了广义上带有科幻元素的剧本,并非纯科幻本。比如2020年销量的《璀璨星河》,采用至亲离别后变成天上星星的平行时空立意,带有很强的情感标签,与大众爆款本的普遍调性一致。
而在2020年科幻题材剧本销量排名靠前的剧本中,情感标签有两个,本格或变格推理标签有9个,说明科幻题材还需要与其他类型相结合——能打动大众玩家的是情感,能打动剧本杀老手的是推理。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2020年全行业总销量的《你好》销量是《璀璨星河》的六倍,而《璀璨星河》仅排到第70位。
所以,科幻题材剧本杀依然只占极小的份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业内人士认为,从创作角度来讲,剧本杀需要提供两层的体验,层是“玩法”,也就是游戏机制;第二层是“文法”,即优美的阅读感受。剧本杀复盘答案
所以,一方面需要游戏界的创作者进行探索,另一方面也需要更多科幻界专业人士的参与,在文学表述和设定呈现方面给予支撑。由于剧本杀较强的社交属性和互动属性,这种形式既能满足现代年轻人“想要成为别人”的心理体验需求,亦能锻炼其换位思考的思辨能力和思想方式,颇具教育意义。
据保守估计,2021年行业规模同比2020年增加,玩家数量增加,作者、发行和店家数量与标准也会随之。
参考其他行业的发展经验,我认为科幻题材在剧本杀行业目前尚处于蓄势赋能阶段,依然在期待爆款出圈的作品出现,或有更大能量的“井喷式”爆发。因此,剧本杀不应只是商品,更应该成为一种艺术品,应当拓展剧本空间,扩大受众群的覆盖面,以更丰富的主题,引发更深度的思考。日前传来消息,刘慈欣授权的科幻巨著《三体》已在头部剧本杀公司“探案笔记”进入开发阶段。能否成为剧本杀界的《流浪地球》?不禁令人期待。
期待在不久的未来,作者、发行方及相关部门对科幻题材予以更多关注,利用好这一数字时代下的新载体,同时可以考虑举办作品评选和奖项设置,推动其真正成为“沉浸文学”的新形式,甚至是全民尤其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新路径。
之前玩过一个本让我印象深刻,剧本里有一些字体是不一样的黑体。开始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到了第四章刚开始就写着,重新阅读所有的黑体字,其他的不要读,读完会发现整个又是另外一个故事。”诺诺认为,行业要想发展下去,剧本杀复盘解析一昧追求恐怖、刺激自然是不会长久的,核心还是要看剧本本身。肖鸿也尤其看重剧本的打造:“去年12月疫情反扑的时候,我们开始每天大量排练剧本,复盘总结,优化开本流程,加入演绎。正是这些准备使得我们获得玩家的认可与口碑,活了下来。”“罗盘推理”认为,行业中的主流还是立意、多元化的剧本作品,会宣传欢乐、阵营、情感、家国等众多不同主题,输出正确的价值导向,比如家国情怀、关注阿尔兹海默症、关注校园暴力等。“我们也希望一个的剧本作品,在未来也能成为像小说、电影一样可以流传的经典。”“罗盘推理”认为,“一个新兴行业在野蛮发展的过程中势必会被不断修正,行业秩序也会愈发完善。此时的行业需要正确的引导,但同时也需要给予它时间。